報道稱乳化劑或能誘導炎癥和代謝綜合征

炎性腸病(IBD)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,影響了數百萬人的健康。代謝綜合征是一組非常常見的與肥胖相關的疾病,可導致2型糖尿病,心血管和或肝臟疾病。
IBD和代謝綜合征的發病率自20世紀中期開始有了增加。“腸道菌群”是指100萬億個棲息在不同腸道位置細菌。IBD和代謝綜合征中,腸道菌群通常都被擾亂。
而研究人員調查發現食用乳化劑可能部分導致這種菌群紊亂,使得炎性疾病和代謝綜合征的發生率增加。
研究人員用兩種非常常用的乳化劑混入食物中喂養小鼠,包括聚山梨醇酯80(polysorbate 80)和羧甲基纖維素(carboxymethylcellulsose)。

在乳化劑被廣泛消化后,他們觀察到,腸道菌群的組成發生了變化,這種變化更加的促炎癥。改變的菌群有更強的消化和滲透腸道致密粘液層的能力,并且導致了細菌表達更多鞭毛和脂多糖,這可以激活免疫系統,激活促炎基因的表達。
在免疫系統已有異常的小鼠中,腸道菌群這些變化引發慢性結腸炎。與此相反,在正常的免疫系統小鼠中,菌群的變化主要誘導輕度腸道炎癥和代謝綜合癥,其特征在于,更多的食物消耗,肥胖,高血糖和胰島素抵抗。
研究人員又檢測了乳化劑激活的菌群對無菌小鼠的作用。乳化劑喂養過的小鼠的腸道菌群移植到到無菌小鼠后,引起了輕度炎癥和代謝綜合征。這已經足夠表明乳化劑食用導致的菌群變化帶來的影響。
該科研小組目前正在測試更多的乳化劑,調查乳化劑如何影響人類。如果在人體有類似的結果,這將表明這類食品添加劑在肥胖的盛行,各種慢性腸道炎癥相關的疾病中確實扮演一定的角色。

相關閱讀
- (2014-12-24)專家:消費者應了解,乳化劑是一種食品添加劑
參與評論